新闻动态你的位置:球球下单平台大全 > 新闻动态 >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,“新质泉城”静待花开!
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,“新质泉城”静待花开!

发布日期:2025-02-06 08:36    点击次数:68

  

  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。如果说,高质量发展是一场“登山赛”,那么,新质生产力则是赛程当中的一个新的“制高点”。

  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划出了重点。作为十项重点工作的第二项,“新质生产力”被重点提及并作出安排部署——“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上下功夫、求实效。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,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”。

  不仅如此,还明确提到“抓好济南天岳碳化硅扩产”“加快培育济南量子科技、青岛深海空天、烟台商业航天等特色园区,高标准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”。

  眺望2025年,济南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动能将更加澎湃,一系列工作的谋划布局拉开了强省会建设的新篇章。在厚植“新”力量的过程中,济南怎样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?如何更好地向“新”发力,实现“质”的突破?

  向“新”而行 不断发力

  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是创新,关键在质优,本质是先进生产力。

  2024年,济南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战略,筑牢工业经济压舱石,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壮大。

  完成工业投资项目超2000个,预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%以上。新增创新型中小企业1189家、专精特新企业720家、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31家,新增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1个、先进制造业集群2个、数字产业集群3个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3个,11家企业入围中国企业500强。济南获评全球集成电路产业综合竞争力百强城市。

  智能盾构机“山河号”下线投用,齐鲁制药全球首创双功能组合抗体1类新药“齐倍安”获批上市,恒元光电12英寸光学级铌酸锂晶体、山东天岳12英寸碳化硅衬底全球首发……

  济南不断吃透“新”与“质”,努力在科技、产业、项目竞争中获得优势、抢占先机。

  今年是济南市“项目提升年”,这座城市将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,推动四大主导支柱产业和十个标志性产业链群扩规模、提能级。持续做好产业链“建强补延”文章,新增省级及以上产业集群3个以上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.5%左右,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0家,创新型中小企业、专精特新、瞪羚、单项冠军、独角兽等优质企业1000家以上。

  在新质生产力的浪潮中,济南已经具备全面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条件和基础,勇立潮头,不断发力。

  数“质”融合 赛道升级

  区别于传统赛道,新质生产力是一种融合了科技创新、人才优势、产业升级和绿色发展理念的全新力量。

  2025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,“大力提升科技创新水平”“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”“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”。

  对此,济南2025年也有了更明确的工作部署。

  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引擎。今年,济南将增强高水平创新策源能力,推动中国科学院济南科创城创新发展,高标准建设国家实验室济南基地、济南空天信息省实验室。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比将达到3%。入选省技术创新项目500项以上。新增制造业创新中心、“一企一技术”研发中心等50家以上。

  以数字赋能为雷霆之势。如今,数字济南建设已经进入“全面提升”新阶段,作为山东数字强省建设的核心阵地,济南坚定地把数字城市建设作为赢得未来的战略之举。今年,济南将聚力深化数字赋能,推动数字济南建设全面提升。加快推进100个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项目建设。新增5G工厂、晨星工厂30家以上,新增工业互联网园区2个以上。聚焦建强数字经济发展引领区,促进数实深度融合。加快数字产业化。推动软件名城提档升级,培育省级及以上软件百强企业70家,新开发首版次高端软件50个以上,完成软件业务收入6300亿元。

  以绿色发展为生态之翼。绿色发展是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,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。今年,济南将做深“降碳、减污、扩绿、增长”文章,加快推进全面绿色转型。因地制宜发展太阳能、氢能等新能源。推动工业园区循环化和节能降碳改造,新认定绿色工厂30家以上。实施既有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节能改造,新增绿色建筑1000万平方米。大力建设“无废城市”,新增市级“无废工厂”10家,打造“无废社区”“无废学校”等50个以上。

  以新质人才为领航之帆。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“新质的人才”。今年,济南将聚力推动教育科技人才协同融合发展,着力塑造新动能新优势。制定实施新“高校20条”政策,支持驻济高校建立科技发展、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。全力推进山东大学龙山校区(创新港)、空天信息大学(筹)建设。实施高技能领军人才培育计划,分行业领域组建技能人才发展联盟,持续开展“技耀泉城”海右技能人才大赛,打造20家市级工匠学院,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重达到35%以上。

  科技创新、数字赋能、绿色发展、新质人才的互融共促,构成了济南新质生产力的强大合力。

  布局“未来”加速起飞

  2025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从争创全国低空经济示范区,创新发展未来产业,深化“人工智能+”行动等方面为新质生产力的“未来”指明了方向。

  未来制造、未来信息、未来材料、未来能源、未来空间、未来健康……这场“未来”行动,正在济南上演。

  以低空经济为例,在山东省低空经济的谋划布局中,济南是关键一环。2024年,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《山东省航空航天产业发展规划》,明确提出建设“济南空天信息产业核心集聚区”。在2024年济南市空天信息领域数字场景推介发布会上,济南发布空天信息领域50个数字场景,从消费级无人机、飞行汽车、无人机配送,到生命救援、农业种植、电力巡检、旅游观光等,涵盖多个领域的广泛应用。

  在“未来”的赛道上,济南已赢得先手,加速起飞。

  今年,济南将聚焦重点领域开展梯次攻坚,实施技术突破、主体培育、应用推广、生态建设四大工程,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未来产业先导区。培育发展低空制造产业,丰富拓展低空应用场景,推动“低空+”赋能经济增长。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突破发展,开展RISC-V芯片和开源软硬件重大技术攻关、重大项目建设,培育智能服务机器人、智能语音交互系统等标志性产品,推进智能网联汽车“车路云一体化”应用试点,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示范高地和智能产业集聚高地。

 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,是突破传统的“速度与激情”,也是不断耕耘的“细水长流”。新的一年,静待在济南这片创新沃土上,培育出“新质泉城”的锦绣繁花。(济南日报·爱济南记者:邢晓然)